您当前的位置 :江苏企业新闻网 > 资讯 >  内容正文
投稿

江苏油田:绿动油区,勾勒风光盛景

江苏企业新闻网 2025-11-17 15:30:33 来源: 阅读:-

江苏油田:绿动油区,勾勒风光盛景

作者:李星亮

10月26日,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新能源装机容量85.13兆瓦,今年累计发电突破1亿度,等同于节约标准煤约1.29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约5.7万吨,相当于植树数十万棵树。近年来,江苏油田积极推进“光伏+风电+储能”清洁电力体系建设,为油田建设注入滚滚绿能。

战略引领,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

作为扎根经济发达区域的水乡油田,江苏油田始终将绿色低碳视为生命线,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血脉。面对“既要能源的饭碗端得牢,又要生态环境保护好”的时代考题,江苏油田将新能源业务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,大力实施“加快绿电覆盖、加速清洁替代”的战略部署。

江苏油田立足自身“场地碎片化、消纳波动大”的特点,精准把握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、风能潜力可观的优势,制定了从“自发自用、清洁替代”到“区域共享、融合发展”,再到“绿色转型、规模发展”的新能源“三步走”战略。一场以“风光互补”为先导,深度融合油气生产的绿色变革,在百里油区澎湃启航。党员干部带头攻坚,将绿色发展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处生产现场,凝聚起“追风逐日”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。

多元互补,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

江苏油田坚持“因地制宜、宜风则风、宜光则光、协同推进”的原则,精耕细作每一份资源,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“风光互补+油气生产”模式。

空间利用“见缝插针”。江苏油田巧妙利用井场闲置土地、站库屋顶、农场水面乃至废弃厂房,让“沉睡”的资源焕发新生。从马5-33井场首个合作光伏试点,到联46-1井场首座自主建设光伏电站并网;从金北基地利用老油管厂闲置土地建成的单体最大光伏电站,到永安农场“上可发电、下可养鱼”的“渔光互补”示范区……一个个光伏矩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,提升了边际效益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95座。

风力开发“乘风而起”。在有效评估风资源的基础上,江苏油田克服水乡运输吊装难题,让小纪油区矗立起中国石化上游首台陆上风力发电机组。此后,真武、金湖等区域接连实现风电突破。11台“大风车”迎风屹立,与光伏电站共同构成了水乡油田的靓丽“风光”。

应用场景“百花齐放”。油田不断深化多能互补示范区建设,创新实践了“光伏+井站”、“光伏+CCUS”、“风光储一体化”、“光电光热一体化”、“绿电+伴生气”等多元应用场景。真110井场打造了首个“风光互补”示范项目;花24-18井场探索“光储气”协同;李堡站实现光电、光热一体化工艺应用;联38CCUS-EOR示范区集成自然能热泵等工艺,实现了全流程零碳标准,成为集团首批碳中和示范井场。这些探索极大丰富了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的深度与广度。

智慧赋能,锻造高效运营新引擎

随着新能源规模的持续扩张,如何确保“发得好、用得掉、效益高”成为新课题。江苏油田以智能化、数字化为牵引,着力构建稳定高效的“源网荷储”体系。

源网荷储”协同优化。江苏油田针对性开展新能源部署,统筹推进电网互联互通和电气化改造。配套建设的5座储能电站,如同一个个“绿色充电宝”,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,实现“削峰填谷”。目前,曹庄、兴庄、刘陆、崔庄等4个主力油区绿电占比已超过42%,其中崔庄区域更是达到了61.2%的高比例,成功打造了高比例绿能替代示范区。

智能管控提质增效。江苏油田整合电力集中监控、智能化调度、新能源管控等系统,打造了多源电力系统集中控制平台。这个“智慧大脑”构建起集“电力调度、远程控制、绿电消纳、数据管理”于一体的闭环机制,实现了风、光、储系统的信息化融合交互。无人机红外巡检、智能诊断等技术的应用,让运维更精准、响应更迅速。目前,油田光伏年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366小时,处于同区域行业先进水平。

自主运维降本增效。面对新形势,江苏油田大力弘扬“自己的活自己干”的优良传统,组建专业化电力运维队伍,在实践中编制《新能源场站建设运维规范》等12项制度,形成了“建、运、维”一体化的全链条能力。通过自主建设与运维,累计减少外委费用超6000万元,有效压降了成本,锻炼了人才队伍,为新能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
网站简介 - 联系我们 - 营销服务 - XML地图 - 版权声明 - 网站地图TXT
Copyright.2002-2019 江苏企业新闻网 版权所有 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 欢迎监督举报 如有错误信息 欢迎纠正